郭守金研究员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
2013年3月7日
今天我将详细介绍-→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。
秸杆反应堆技术,施用于日光温室、移动大棚内进行。秸杆反应堆技术的好处及实施方法。即采用生物技术将作物秸秆转化为农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、热量、抗病孢子和有机无机养料等有益物质,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、提高产量和品质,增强防病抗病能力,产生生防效应,进而是培育获得高产、优质、无公害农产品的一项技术。
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瓜菜作物上的广泛应用,既能使丰富的秸秆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地利用,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因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、农产品污染等问题。
目的在于,从根本上解决因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、农产品污染等问题。
在定植前1个多月完成2000公斤的玉米秸秆的粉碎,填埋及菌种处理等工作。可栽种辣椒等茄果类以及黄瓜瓜类等。
针对种植5年以下、土壤连作障碍较轻的设施土壤实施方案:
增施优质堆肥和生物菌肥
选用日光温室专业高抗优质品种
采用节水、减氮、控磷等水肥精准灌溉制度
秸秆还田、土壤消毒
定植下茬作物,间作
根施微生物菌剂
作物高产。
1、行间内置式秸杆反应堆技术
其操作程序基本同行下内置式。在沟内进行,挖土深30~40㎝,宽50~60㎝,铺放秸秆,沟两头露出秸秆10㎝。将拌好的菌种均匀撒施,用铁锨拍震一遍,土壤回填于秸秆上,浇水,以湿润秸秆为准。按行距30㎝,孔距20㎝,用12#钢筋打孔,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。
2、行下内置式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
(1)菌种处理。应用专用菌种。按1㎏菌种兑掺20㎏麦麸,10㎏饼肥,干着拌匀,再加水35~40㎏,混合拌匀,以手能攥出水滴为宜。堆积发酵4~5小时就可使用。如当天使用不完,应摊放于室内或阴凉处,厚8~10㎝,第二天继续使用,应在2天内用完。
(2)行下内置式秸杆反应堆技术。主要有开沟、铺秸秆、撒菌种、覆土、浇水、打孔和定植等几个技术环节。
①秸秆种类:以作物秸秆为主,优先选用玉米秸、麦秸,也可选择豆秸、向日葵秆、稻草、食用菌栽培菌糠等。
②开沟:在温室内南北向开沟,沟宽50cm,深30cm,沟与沟的中心距离为120~150cm(根据种植作物可调节)。
③铺秸秆:在开好的沟内铺满秸秆(干秸秆),厚度约30 cm,将秸秆在沟的两端各出槽10~15 cm,便于灌水。每亩大棚所用秸秆量约为4000kg。
④撒菌种:秸秆铺好后,按照菌种与秸秆1:400的比例撒入专用微生物菌种,每亩用量约10kg菌种;同时每亩撒入8~10kg尿素,以加速秸秆的腐解并培养出微生物。
⑤覆土: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,覆土厚度不低于30 cm,整平。
⑥浇水: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,隔3~4天后,将畦面找平,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30 cm左右,覆膜,打孔。
⑦打孔:在垄上用12#钢筋(长80~100㎝,并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)打三行孔,行距25~30㎝,孔距20㎝,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。
⑧定植:在秸秆经过微生物腐解15日后,定植作物。其他种植管理按照常规进行。